我家女兒快1歲了,家庭成員都十分喜歡音樂,也希望孩子將來能學一門樂器讓音樂陪伴她的一生。平時我們在家會一起唱歌、聽音樂,她總會要求我反復放一首歌曲,不拍打節奏也不跟隨著跳舞。碰到這種情況,寶寶算是“音癡”嗎?我該怎樣讓她獲得更豐富的音樂體驗呢?
“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”——比起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能,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音樂興趣。
音樂的感受方式有很多種,聽、唱、表演、舞蹈、創作等等。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自我表達的方式,足夠的吸收才能轉化成有質量的音樂表達,像媽媽期待的那樣愉快地唱歌,自由地舞蹈,流暢地彈奏!
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做:
01
控制好自己的“情不自禁”
或許您是某個音樂領域的藝術家,或許您擅長某些樂器,又或許您和您的孩子一樣都是音樂熱愛者。
但記住當音樂響起時,請您一定要“控制好您自己”:
1
不去抓著孩子的手敲打樂器!不去抓著孩子的手敲打樂器!不去抓著孩子的手敲打樂器!
2
不強迫孩子跟隨您的節奏擺動!不強迫孩子跟隨您的節奏擺動!不強迫孩子跟隨您的節奏擺動!
重要的事情說三遍!
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感知力。孩子在三個月大時音樂智能已然形成,所以許多發達國家都把音樂啟蒙作為幼兒園的必修課程,而且因為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感知力,所以越早教育效果越好。
從孩子的角度來看,他們喜歡掌控樂器的感覺,也享受自己對身體的支配。
用“示范”和“鼓勵”代替“控制”:
1
示范:和他們一起投入進音樂的本身,示范歌曲的節奏,動作風格,嗓音特點,最重要的是展示音樂帶來的快樂。
鼓勵:積極鼓勵孩子對音樂的反饋,哪怕只是在他們發現音樂停止時的一個眼神。
02
擁抱“重復”,引領“變化”
孩子們都喜歡重復,在重復中遇到熟悉的環節會讓他們有可掌控的感覺,這也會給他們帶來自信。而大人更偏向新鮮刺激的感官體驗。音樂——卻能打破這一點,音樂和記憶有密切的聯系,不管是成人還是嬰孩,聽到熟悉的旋律都會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。
某個階段,我們會聽到孩子不停的重復拍打桌面,“指示”你播放某首歌曲,嘴里哼唱著同一首歌,不要覺得奇怪,那是孩子的認知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,愛重復的原因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強化認知,進入了一種主動記憶和互動的良好狀態。
3分學,7分練,練比學更重復,方式也可以變得很有趣,比如:找些不同的打擊樂器,聆聽多元音效。
打擊樂器可不全是個頭大、聲音響,打擊樂器也可以長得很嬌小可愛、音量適中。
金寶貝煥新的Music音樂課,在培養寶寶們綜合音樂表達能力的同時,配套了多種多樣的適齡樂器,供寶寶們玩耍。有著萌趣經典金寶外觀的新樂器,不僅能促進寶寶的聽覺發育和樂感,還能同時鍛煉寶寶的精細肌肉噢~
金寶貝兒童成長教育
今天又迎來#金寶貝 全新音樂課的兩位“新朋友”——有著彩色滾珠滑道的不倒翁,和“咚咚”作響的撥浪鼓。適合不同學階寶寶的它們,有著同樣萌趣經典的金寶外觀,一出現就能安撫寶寶躁動不安的小情緒。它們在促進寶寶聽覺發育的同時,還能讓寶寶鍛煉抓握、晃動的動作,讓手指、手腕、手臂的力量都更強了!#金寶貝科學早教 #探秘金寶貝 更多科學育兒知識,關注我們@金寶貝兒童成長教育
視頻號
新穎的教玩具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,來金寶貝中心,感受音樂的快樂吧!Kids+Music=Joy!